剛過去的「十.一國慶」,一批港燈員工與他們的至親好友,乘船由南丫島出發,準備往觀賞煙花匯演,當他們憧憬着璀璨花火迎頭灑下的浪漫情景之際,所乘船隻突然被猛撞,海面頓時哀鴻遍野,至今證實三十九人罹難。

本刊追訪多個遇難家庭,包括紅事變白事的新婚夫妻、剛覓得真愛便緣盡的情侶、壯志未酬的大學尖子等,道出他們的悲情人生。

還有一批亡命救人真英雄,親述在這宗港版鐵達尼海難中的深刻經歷。本刊並透過專家重組撞船經過,解開今次慘劇的種種謎團。

死難者家屬上周出海進行海祭,大撒紙錢超渡葬身大海的親人,希望他們早日安息。

苦命鴛鴦

「我請在場各人見證,我林嘉敏,願以妳劉文麗為我合法妻子!」在港燈工作數年的林嘉敏(三十歲)與妻劉文麗(二十六歲),上月十七日在親友見證下結為夫婦,禮成後新郎一再親吻新娘,場面歡樂又溫馨;沒料兩星期後紅事變白事,雙方家長至今仍難以接受這殘酷事實。

「他們好乖,不會亂花錢,結婚時只擺了幾圍酒與家人慶祝,便去度蜜月,本計劃明年二月補拍婚紗照,可惜……」劉媽媽哭着說,女兒和女婿婚後暫與她同住,目的是儲錢買樓建立自己的小家庭。

劉母深深記着,十月一日那天女兒穿着啡色裙,留着為結婚而做的水晶甲與丈夫一起出門,中午還打電話回家說會夜歸,沒料這竟是與女兒最後通話,她與女婿兩人從此不歸。

今世未能偕老,惟盼往生再見白頭。兩親家心痛這對拍拖多年、一直相親相愛的苦命鴛鴦,所以讓他們合葬永不分離。林父悲從中來說:「我連他們結婚當天的相片也未看,他們就這樣走了……」

林嘉敏與劉文麗上月十七日冊結婚,禮成後親友要求新郎親吻新娘,現場氣氛歡樂又溫馨。小圖為劉文麗生活照。

同葬怒海的,還有一對剛拍拖的小情侶許嘉偉(二十四歲)和區曉霖(二十歲)。雖然兩人緣盡今生,但雙方家長決定為兩人一同設靈追思,讓他們攜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。

許嘉偉剛在理大畢業,加入港燈僅兩個月,並繼續攻讀碩士。

區曉霖與許在中學結緣,修讀旅遊及酒店管理課程。

許的好友說,他為人開朗坦率,受朋友愛戴,「他最喜歡吃東西,但因要繼續進修,沒閒錢花霍,故朋友聚會時,他總會提醒要慳住荷包。」

許嘉偉的facebook上載了很多食物照片,還寫下對活着的感受,「總覺得到了自己出來工作時,根本無暇再想哪裏的東西好吃……填飽肚子已是萬幸……萬般帶不走,在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之下,還當自己擁有健康、還有能力四周尋求佳餚美酒,何不享受一下,讓自己真真正正感受活着的意義、美食的真諦。」

許嘉偉與區曉霖愛情萌芽不久已同葬大海,雙方家人決定為兩人一起設靈舉殯。

載着百多名乘客的「南丫四號」,上周被撞沉後直插海中,釀成三十九死的嚴重海難。

三十一歲的楊銘康,隸屬水警南分區特遣隊,他卧在病牀上憶述:「接call後我們五分鐘便趕到,只見全個海都是人頭,已顧不及危險,第一時間駛近沉船,我見人就拉上艇,期間突然被巨大硬物擊中後腰及右腳,雖然很痛,但手腳仍能活動,便繼續救人。」

他沒命地從船艙扯人上艇,直至上司大叫:「阿康,快過來幫手救人呀!」他才不好意思答:「我隻腳郁唔到呀!」但他仍忍痛協助安頓獲救者,至凌晨才送院,「不覺得做了英雄,反而很生氣自己咁早受傷,不能救更多人。」

他送院後證實背部肋骨骨裂、右膝蓋骨碎裂。他的妻子透露,丈夫其實一度與死神擦肩而過,「壓傷他的重物,原來是百多斤重的鐵錨,如擊中頭部隨時冇命。」

楊的上司「草蜢哥」說,看到正下沉船艙內擠滿待救的人,大多抓緊窗邊不肯放手,卻把後面更多人塞着,他只好大喝:「你哋放手啦,放手先可以救到你,唔放手一定死o架!」

被百斤鐵錨壓傷的楊銘康,事後自責太早受傷,無法救更多人。

消防員許家俊(左)及黃子翹(右)指出,因墮海人數太多,且不少是長者及小童,令救援倍添困難。

生還者求先救小孩

消防員黃子翹是首批到場的救援人員,他形容說:「當時船身已直插海中,被困船艙的人猛拍窗求救,一張張驚恐的臉,令我至今難忘。」他與兩名同事先後救出三十多人,最後拉出的一名八歲女童已昏迷,黃死命替她急救,「直至送小女孩上岸,我終忍不住哭了,而她最後也返魂乏術。」

其他救人英雄也見證不少感人場面,有救護人員同時搶救一位老婆婆與小朋友時,一名男子對他說:「請救小朋友先!」那人並非小童親人,相反他是婆婆的兒子;還有潛水員回想潛入船艙時看到的悲情一刻,「艙底有五名男女被座椅壓着身體已僵硬,但卻互相握着手,似知劫數難逃互相安慰,令見者痛心。」

經歷過今次海難的人,可能出現情緒困擾,隨時患上「創傷後遺症」。

提防創傷後遺症

發生重大災難事故後,生還者及死難者家屬,若連續七日出現失眠、精神緊張、容易受驚、腦海不斷出現災難情況,以及不敢重返事發現場等徵狀,極可能已患上「創傷後遺症」。

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說:「患者一般以女性和小孩居多,因他們情緒較易波動,若不及時接受心理治療,有百分之四十機會惡化成抑鬱症,需接受長期藥物治療。」

此外,透過新聞資訊得悉慘劇的普羅大眾,也可能產生置身其中的真實感覺,對遇難者感同身受,導致情緒長期低落、驚恐不安,這亦是「創傷後遺症」的一種。

李誠續說:「所有患者除了接受心理治療,也應多與親友傾訴,或把感受書寫下來,讓情緒得以抒發;同時應避免再收看有關新聞及資訊,並保持正常社交生活,才能盡快走出陰霾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b4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